2018年10月24日下午三点例会结束后,第一次教学科研交流讲座在必一运动大会议室举行。肖东芝老师和张光教授就如何把科研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结合起来,提交工作效率为主题和公司教师进行交流。
一年一度的毕业论文季再次来临,而论文选题不管对教师还是员工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以前,基本让员工自己选择论文题目。然而对几乎没有任何准备的大多数员工而言,在一周左右的时间里确定自己的论文选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且随意在网上查到的题目基本缺乏新意,或者选题范围过大。员工就一个劲的问:“老师,这个题目可以吗?”或者“老师,这几个题目哪个好?”很多员工可能要被否决好几遍才能确定选题,效率非常低。
对此,张光经理一贯的看法是指导老师帮员工把题目定下来,告诉员工怎么写论文,有利于提高效率,并且保证论文质量。那指导老师的题目是怎么产生的呢?可以是老师的研究课题,也可以是老师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是要把主题分解成员工能够完成的题目。例如,张光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中国艺术表演产业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的研究中需要知道体制改革后的艺术表演团体和场馆的经营状况是否有所好转,但涉及的数据整理工作比较繁杂,还没来得及整理出来。刚好借助这次毕业论文指导,把这个主题分解成29个论文题目,每个员工分别负责其中的一小部分。在给员工分配选题之前,我和张光教授把员工集中起来给员工讲解了论文写作背景,以及为什么要写这些题目,并给员工简单分析了一下论文大概怎么写,要用到的数据从哪找等。让员工对对论文题目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从29个备选题目中选择各自感兴趣的题目,并当场定下。散会后,我和张光教授把之前下载的一些文献发给员工阅读,并要求他们下载年鉴,整理和熟悉数据,为撰写开题报告做准备。这样,以往令人头疼的论文选题工作基本完成,工作科研两不误,工作量反而减少了。
文:肖东芝
图:祁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