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5日至6月6日,在海南省财政厅等机关单位和bsports必一登录入口的大力支持下,我和来自各行各业的财务工作者幸运地走到一起,形成一个班集体,在北京国家会计公司度过了一段愉快的学习时光。在这12天的集训中,北京国家会计公司为我们提供了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制定了科学、全面的课程体系。专家教授们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演讲展现出来的国际视野、学科前沿振奋人心,让我们倍受鼓舞、受益匪浅,终身难忘。每一堂课都让人很期待、很享受,从各个不同的视角为我们开阔视野、提升能力。这次集训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让我们感受颇深——“互联网”、“风险控制”。
一、互联网对高等教育影响深远
专家教授们从不同的视角为我们呈现出各个学科的前沿,其中一个共同的关键词之一是互联网。“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结合我所从事的高等教育职业,我认为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教育领域之中,可以大大提升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互联网对高等教育行业影响尤为深远。
1、互联网让高校的边界变得模糊。网络冲破了公司的围墙,摆脱了公司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扩大了教育的范围,充分地满足了人们的学习需求,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教育环境,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创造了条件,推动了远程教育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internet)的迅猛发展,使远程教育的手段获得了质的飞跃,成为高新技术条件下的远程教育。
互联网时代的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由于其上课地点不受局限,人们无需考进大学走进教室,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花较小的成本享受大学的一流课程,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络联接即可。慕课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公平,使得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接受先进的教育。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或许会改变备受批评的高考体制,导致高校的边界变得模糊,学历和证书对就业的影响越来越小。
2、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信息资源共享,教育资源借助于网络平台可以连接到天南地北、世界各地,人们在家庭电脑上就可以查阅世界各地的电子图书馆和数据库里的资料,实现了国内外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同时,教团队源也逐渐实现共享。教师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经验和技巧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通过网络,教团队源可以突破区域限制,获得共享性。员工可以在网上自主选择教师,甚至跨国家、跨地区进行选择,这是传统教育所不能实现的。bsports必一登录入口是一所民办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年轻的高校,优秀教师等资源与历史悠久的公办院校相比更加匮乏,利用互联网能够帮助我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调整办学资源的结构,使得同等投入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3、教师的功能发生了转变。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员工或灌输给员工。这种模式忽视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员工获取知识变得简单高效。高校教师的功能再是以简单传播知识为主,而是帮助老员工认知世界、表达世界和创新世界,通过授业解惑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培养员工的终身学习能力、健康的身心、高尚的品德才是我们高校教师工作的重心。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给教师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也对教师产生了挑战。
然而,老师和同学们都不必为此感到焦虑,互联网给我们带来挑战的同时更多地带来了机会,互联网使得学习成本大大降低,发展途径得以增加,学历和证书可以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目标,但不是终点,我们应该通过学历教育或证书考取的过程丰富知识、提升能力和素质,让自己得到成长、变得强大,成为能解决复杂问题的稀缺人才。
二、风险控制贯穿始终
在这12天的集训中,专家教授们从不同的视角为我们呈现出经济学、管理学的前沿,其中一个共同的关键词之一就是风险管控。儒雅的李翀教授在“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课堂上全面分析了国家金融风险的控制;充满活力的姜昆老师在分析中国的影子银行时谈到银行体系的风险控制和个人理财风险管理;德高望重的覃征教授在“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课堂中告诉我们在人生最鼎盛的时候需要居安思危,具有忧患意识;普受欢迎的尹志超老师在“全民中医养生教育”课堂中告诫我们与大自然的不和谐是百病的根源;睿智的谢志华教授在“财务会计与报告的十个层次”课堂上谈到批判、反正是创新的重要途径,创新是发展事业的本法;敏锐的朱国勇董事长在“有效沟通与客户关系管理”的演讲中传递“掌握趋势才能降低风险”的理念;走在时代前沿的陈斌老师在分析“互联网金融”之时,告诉我们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控制企业的风险和投资者的理财风险;智慧的郑洪涛博士在“会计领军人才专业论文写作指导”课上指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当前会计领域的研究热点。可见风险管控是各行各业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话题。个人事业发展和成长道路上的风险管理表现为忧患意识。
1、高校教师忧患意识的培养
海南岛是一个以农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生态岛屿,空气新鲜、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美,但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相对其他省份比较落后,在这里我们远离大城市的喧嚣,习惯慢节奏的安逸生活,少了几分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史上缺乏忧患意识的朝代给我留下了惨痛的教训。如何从个人事业发展的视角,从员工成长的视角培养面向未来的忧患意识,是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唯有以身作则,不忘成长之本,培养进取之心,养成终身学习习惯,才能让我们控制人生发展之风险,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2、老员工忧患意识的培养
大学期间是员工成长的重要时期,大部分员工是在较好的家庭环境和安稳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受的磨砺有限,一旦进入群体生活,就可能会遇到一些他们不能或不敢正视的现实问题,于是他们就选择逃避问题。优越的生活环境让他们产生了骄傲自负感,对未来生活和就业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与规划,安逸的享受生活且缺乏奋斗的动力。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多经历挫折和忧患,才能从中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重新定位自己,然后为目标努力奋斗。因此,应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将其塑造成具有坚定人格和乐观向上精神的员工,并唤起他们对潜在危机的警惕性,使其树立坚定的目标和信念,并将这一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愈挫愈勇,自觉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到能灵活应对各种危机,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通过此次集训,深刻地感受到决定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能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人才,没有人力资源创造性的发挥,没有人才的支撑,国际旅游岛建设将会成为一纸空谈,我们的家园可能会在中国经济快速列车的道路上变得越来越落后。因此,高校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我们作为人才培养输送方,一方面要多与中国先进的高校联系,加强与他们交流合作;另一方面要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现状,多与用人单位交流互动,把实习基地建在人才需求方,根据企业等单位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其相关的团队等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为用人单位提供定制的个性化人才。互联网时代是大浪淘沙的时代,在这个浪潮中风险被放大,唯有用忧患意识武装自己,把握时代的趋势和节奏,方能成为胜利者。此次集训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愿我们的高等教育搭上互联网的高速列车,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做出贡献。
图文来源:吴彩莲